【新视野:前沿赛道投融追踪】为了向大家呈现不同赛道的资本活跃度,惠新研究院持续追踪并不定期汇总新兴技术领域热门赛道部分投融资事件。分类是基于便于梳理行业格局、洞察资本流向的考量,鉴于当下企业多元化发展,赛道交叉,部分企业的归类可能存在多种视角。
【AI大模型】
中科闻歌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近日,专注于决策智能的企业级AI服务商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人为北京市石景山区现代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自研决策智能操作系统DIOS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加速企业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商业落地进程。
中科闻歌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的人工智能公司,聚焦复杂数据解析和 AI 辅助决策,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认知与决策智能基础平台DIOS, 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由感知向认知、决策的跨越,全面赋能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中科闻歌创始团队包括董事长王磊博士、首席执行官罗引博士、首席科学家曾大军博士,均为中科院研究员。
【量子技术】
美国量子计算创企Infleqtion获1亿美元融资
量子计算公司Infleqtion宣布获得1亿美元风险投资,并与政府服务承包商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合作,开展国防交易。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格林资本(Glynn Capital)、摩根士丹利旗下的Counterpoint Global、S32、SAIC等。
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Infleqtion采用了与常规芯片必须存放在低温冷却器中,处于极低温度不同的方法,将激光照射到悬浮在真空室中的铷原子上。Infleqtion表示,这种方法可以让其计算机在室温下运行。Infleqtion计划到2028年打造出一台小型量子计算机,但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将其技术用于其他应用,例如提供极其精确的电子计时信号,供军事设备在GPS信号受到干扰的冲突地区使用。Infleqtion和政府承包商将为Infleqtion的技术寻找其他应用领域,该技术的设备尺寸约为三个披萨盒,但预计未来几年将大幅缩小。
【机器人】
本末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
东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B轮及B+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本次融资由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顺禧基金、联想之星联合跟投,星辰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面向新兴需求的电机柔性化设计和生产,继续提升直驱关节模组规模化交付能力,加速机器人产品开发迭代与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本末科技成立于2020年,从事机器人本体及机器人动力模组的研发及生产,目前已设立机器人和核心部件两大事业部,并组建了一支超过15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具身智能赛道,本末科技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已推出刑天、TITA、D1等多款轮足式机器人产品。在机器人本体商业化方面,本末科技机器人产品累计交付量也已达数千台,出口到欧盟、北美、澳洲、中东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轮足机器人出货量最高企业,场景覆盖教育、工业巡检、物流配送、服务交互等领域。本末科技在营收层面已连续数年保持数倍增长,成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稀缺的“盈利型企业”。
猿声科技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近日,猿声先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成立仅四个月内,顺利完成第三轮融资,本轮由传感器行业龙头柯力传感战略投资。此前,猿声科技已先后获得李泽湘教授体系下深圳科创学院与启高资本的两轮投资。自天使轮起,明论资本持续担任猿声科技的独家财务顾问。
猿声科技开创性地完成了两款触觉传感器产品的研发与量产,分别是:专为机器人灵巧手指尖应用设计的超薄高密度“感算一体”多维触觉传感器 MultiDT,以及赋予人形机器人全身触觉感知能力的大面积触觉传感器 HexT,在此基础上,猿声科技进一步开发并部署了集成HexT全身电子皮肤与MultiDT指尖多维触觉的高交互人形机器人平台 Quadrinity,并搭载自研的触觉感知遥操作与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实现了从触觉感知、语义建模到交互决策的全链路闭环。核心创始成员来自牛津大学机器人中心、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同时汇聚了来自华为、高巨创新等龙头企业研发专家。
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由深创投集团领投,金鼎资本跟投,老股东源码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民银国际、彼岸时代持续加注,义柏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升级和规模化量产交付。
加速进化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研发更具行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易于开发的运控开发平台。首席科学家赵明国教授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研究员,同时也是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和无人系统中心类脑机器人中心的主任。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昊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赵明国教授,曾任字节系高管,具备大规模产研团队管理和复杂业务商业化的丰富经验。团队在双足/人形领域积累了行业稀缺的研发经验,公司成立不到3个月就成功构建出全自研构型的人形机器人原型,采用力控关节和双足设计,致力于研发“最可靠、最稳定、能完成复杂动作且精度足够高”的人形机器人。
星灿智能获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深圳星灿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近期完成了一笔千万级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主要为产业链上下游资本。
星灿智能由自动驾驶专家李战斌博士于2025年3月创立,李战斌博士曾任职于阿里、百度、长城与吉利等知名企业,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工作。团队中还囊括了多位拥有百度、腾讯、华为、科沃斯等知名企业背景的资深软硬件专家,以及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教授、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公司专注用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技术赋能家庭场景,并将以割草机器人作为市场切入点。在国内众多割草机器人玩家中,星灿智能是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图商、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域控技术积累的企业。通过将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如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多层地图等应用于割草机器人,可实现高精度导航定位(±1厘米)、2*2*2厘米智能避障检测、自动建图等功能,显著提升割草机器人性能,包括降低漏草几率,提升爬坡、沿边能力以及回充效率等。
【可控核聚变】
日本激光核聚变公司EX-Fusion宣布完成A轮融资
6月6日,日本激光核聚变公司EX-Fusion宣布完成1804.6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hushin Venture Capital、CITIC Venture Capital、Fujikura、Hamamatsu Iwata Shinkin Bank、Kiyo Capital Management、Mitsubishi UFJ Capital、MPower Partners、Osaka Shoko Shinkin Bank、Osaka University Venture Capital、Senshu Ikeda Capital、Shizuoka Capital Company及Shoko等多家机构和企业。
EX-Fusion是一家致力于将基于激光的聚变能源商业化的日本公司。公司目前正开发连续目标供应系统(CTSS)和激光目标跟踪系统(LTTS),这两个系统是激光动力核聚变反应堆商业化的基础系统。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EX-Fusion有望为全球能源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核能初创公司TAE Technologies完成新一轮1.5亿美元融资
6月5日消息,核电研发公司 TAE Technologies 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轮 1.5 亿美元融资,本轮投资来自谷歌、雪佛龙和 New Enterprise 等现有投资者。据 PitchBook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融资约 18 亿美元,成为全球融资规模领先的核聚变公司之一。
TAE 前身为 Tri Alpha Energy,多年来持续秘密推进反应堆技术研发。今年 4 月,TAE 宣布重大技术突破:不再依赖发射两个等离子球启动反应,转而仅通过粒子束即可完成等离子体的形成、加热与稳定。公司表示,这一设备精简举措将使反应堆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且操作更便捷。自 2014 年起,谷歌计算机科学家便与 TAE 工程师携手,利用机器学习这一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核聚变装置的理想运行参数。TAE 首席执行官 Michl Binderbauer 曾于 2022 年介绍,在人工智能应用前,参数优化需耗时约两个月,历经 “约 1000 次实验”;而人工智能的引入使优化时间大幅缩短,实验次数减少两个数量级,相关工作可在数小时内完成。
【其他】
「RISC-V」希奥端计算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Server CPU设计企业希奥端(深圳)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由毅达资本和南创投联合领投、韦豪创芯等机构跟投,本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近期国内Server CPU创业公司取得的一次重要进展。资金将用于ARM Server CPU产品交付及RISC-V CPU架构探索。
希奥端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云计算领域的计算芯片研发与技术创新,聚焦ARM架构的云服务器CPU芯片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创始人郑盛巍曾在华为海思任职,拥有丰富的芯片研发经验。公司技术团队由国内外芯片和云计算领域的核心专业研发人员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高达85%。核心团队对行业有深度的理解和洞察,平均拥有15年以上的行业从业经历,曾实现单款芯片超千万级发货的商业成功。
「触觉传感器」尧乐科技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上海织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本轮由小米独家投资,云道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用于加大对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量产节奏及服务扩产需求。
成立于2022年的尧乐科技是一家柔性织物触觉传感器研发商,专注于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技术研发与行业深度融合,以柔性织物触觉传感器为核心产品,面向汽车、家具、医疗、运动等多个行业提供涵盖传感器设计、软硬件研发以及算法输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车规级触觉传感器领域,尧乐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严苛车规级测试的供应商。创始人兼CEO吕莉蕴拥有多年的智驾传感器与机器人感知领域研发及产业化经验,她曾任国际汽车电子巨头Harman首席架构工程师,主导构建了多模态传感器融合计算平台;创始合伙人周潇,前中科院高等研究院资深硬件工程师;公司多位核心成员均来自中科院、密歇根大学等顶尖院校,具备材料、硬件、算法及云端的跨领域技术整合能力。
「军用无人机」德智航创完成A+轮融资
近日,合肥德智航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5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善达投资管理的盐城建湖政府引导基金、哇牛资本等多家机构,德邦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担任独家融资顾问。此次融资将加速公司在中大型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高端无人机市场的领军地位。
德智航创脱胎于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及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核心团队由北航、西工大等无人机领域权威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多名国家级无人机总师。凭借“国家队”级技术储备,德智航创已成功将大型军用无人机技术降维应用于工业领域,其垂直起降复合翼无人机在载重和续航等关键指标上已领先行业,重新定义了工业级无人机的性能标准。
「半导体设备」合肥欣奕华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
近日,泛半导体高端装备厂商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超3亿元B+轮投资,参投方包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朝希资本、安徽高新投、国中资本、超高清视频产业投资基金、济南云通等基金。
合肥欣奕华是由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投资创立的企业,深耕泛半导体高端装备领域,业务覆盖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下一代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依托洁净移载、高速高精密、真空镀膜三大战略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半导体AMHS、高速高精度贴片设备、OLED及钙钛矿蒸镀设备等一系列高端装备。在原有各类面板装备逐步国产化之后,成功拓展光伏钙钛矿、集成电路装备业务,构建了多元化的增长引擎,已发展成为横跨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与光伏领域的平台型装备领军企业。
「运动相机」光子跃迁获亿元天使轮投资
近日,深圳市光子跃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追创创投参与投资,资金将用于深化AI影像算法研发、全球化市场布局及智能硬件产品的量产准备。
光子跃迁成立于2025年3月,聚焦AI驱动的消费级影像创新。公司总裁袁谦曾任宝洁市场总监、vivo产品总监及科技初创公司COO;CTO杨盛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清华校内规模最大的科技平台、国内最早的创客空间——天空工场的首批成员,曾深度参与了三旋翼、四旋翼无人机及无人车项目,曾就职于追觅算法部门,在AI视觉感知与图像算法领域拥有10余项核心专利,带领团队将扫地机避障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95%以上。据了解,光子跃迁首款产品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将率先在中国、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布局。
*数据均来自公开可查询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