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院/评委学生
新闻动态
国内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速递

李明顺谈AI创业新机遇,有小公司年赚5亿

2025-06-19        •       浏览数:361次        •        小马精灵智能科技

       作为互联网创业老将的李明顺,做过Discuz、聚淘网等公司。ChatGPT火了之后,他没跟风做大模型,而是通过短视频密集分享AI观点。
       今年DeepSeek爆红,给他的震撼不亚于当初的ChatGPT。他说:“以前大家把ChatGPT当神供着,美国甚至当武器。DeepSeek一出来,直接把神坛戳破了。” 他觉得DeepSeek打开了新机会,让做AI应用的门槛和成本大大降低,不再是拼钱拼技术的“高富帅”游戏。
       他认为,AI时代的创业者不再只是“技术专家”,而是要成为“产业翻译官”和“全球操盘手”—— 既能把AI 技术转化成具体行业的解决方案,又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布局市场。


以下内容截取自铅笔道与李明顺的访谈记录
声明:访谈内容不代表本作者观点,访谈对象已确认文章信息真实无误,铅笔道为其内容做信任背书。
NO.1:开源让AI创业不再属于“高富帅”
       铅笔道:生成式AI和两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李明顺:变化太大了。最大的变化是模型从“高成本行业”变成了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两年多前Llama开源时,虽然大家能基于它做模型,但训练一次少则百万、多则千万成本,那时候能入局的都是“有人脉”的:要么融到VC的钱,要么拿到政府资金,普通人根本进不来。当时AI创业成了“高富帅”的游戏。而DeepSeek出来之后,就不一样了。外行人、不懂编程的人都能成为AI工程师、做出好应用。未来很多超级应用可能一个人、几个人就能做出来。AI创业的范式跟三年前比出现了极大变化,就像是从高富帅到了普通工程师,从 somebody 到 nobody 的创业。我们都要感谢DeepSeek。
       铅笔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明顺:关键在于之前大家把 ChatGPT 和AI当“神”供着,美国甚至把它当“国家武器”,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三年。DeepSeek一出来,直接把“神坛”戳破了。它带来了两个巨大效应:第一是门槛降低了,不需要那么高的投入了。第二是广告效应。它是人类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让全球对中国AI刮目相看,以前日本客户不太信任中国软件,现在主动学习中国 AI,觉得“中国技术居然这么领先”。就连马斯克、黄仁勋、施密特(谷歌前董事长)都承认,中国AI工程师的能力和美国旗鼓相当。这打破了 “中国软件技术不行” 的偏见,为中国AI创业者开辟了全球竞争的新赛道。
       铅笔道:为什么要设计很低的投资模式门槛,十万元起投?
       李明顺:因为现在AI应用的开发成本已经降到了“几千块钱就能做”的程度。比如,有家公司做“拍花拍草”的AI应用,今年收入预计十几个亿,净利润五个亿,现在才刚完成A轮融资。他们花的钱比大模型公司少得多。在AI时代,应用创业不需要烧大钱,关键是认知和切入点。现在AI创业团队小、盈利快、爆发强,所以我把投资门槛设为10万,也是想让更多人能:-用小钱试错:哪怕投十个项目,亏了九个,只要一个像上面说的那样爆发,回报就足够覆盖成本。-低门槛入场:不用像传统VC那样动辄千万起投,普通人也能参与AI应用的早期红利。-分散风险:10万可以投多个“小而美”的项目,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铅笔道:早期项目中,创始人的权重高于项目本身吗?
       李明顺:远远高于。可能 80%看人,20% 看事。我们做了 20 多年互联网创业和投资,发现一个规律:很少有商业计划书能从最初执行到最终成功,大部分项目都会在过程中调整方向。灵活应变、顺势而为的创业者才是关键。判断力、执行力和整合资源的领导力,比项目初始方案重要得多。AI时代最值得投的不是“技术大神”,而是能把AI当工具、结合行业经验解决具体问题的 “实用主义创业者”。
02免费对AI应用来说,是毒瘤
       铅笔道:AI应用创新在美国和中国都很热门,这两国的创新表现有哪些不同?
       李明顺:美国的AI创业项目更多偏向于线上领域,部分原因是由于其AI技术在线下场景应用上的局限性。而中国创业者在将AI与产业结合、场景应用方面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硬件制造和线下场景结合方面有显著优势。
       铅笔道:AI创业者容易犯哪些错误?
       李明顺:创业者常踩三个坑:第一,过度迷信技术差异,很多人总想做出 “技术突破”,这是大误区。早期大模型研发确实需要技术,但到了应用层,技术重要性下降了。在应用场景里,能用 1% 的AI解决问题,就别纠结 99%的技术差异,“能落地的AI才是好 AI”。第二,不懂借势场景资源,不少创业者想“闭门造车”,觉得资源可以自己攒。但商业逻辑早就验证过,和有场景、有资源的客户或伙伴合作,等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第三,沉迷互联网“免费毒瘤”。互联网时代习惯用免费换流量,但AI创业必须戒掉。这三点看似简单,但很多创业者一激动就误入迷途,AI应用不是技术竞赛,而是 “用最小成本解决具体问题”。
03AI创业最大的难点:把握真实需求
       铅笔道:你认为即将爆发的几个AI垂直场景机会是什么?
       李明顺:有四个方面:- AI + 游戏娱乐:互动性强,用户付费意愿高,AI 能优化内容生成效率;- AI + 电商:从选品、客服到营销,全链路提效空间大,尤其跨境电商场景;- AI + 教育: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导需求明确,付费模式成熟;- AI + 智能硬件:结合中国供应链优势,硬件 + AI 能创造差异化体验。这些方向的共性是 “切入生活刚需”,用户需求真实存在,AI 技术能明显提升效率或体验,自然更容易落地变现。
       铅笔道:AI创业者要跟场景深度结合,难点是什么?
       李明顺:最大的难点在于创业者对“真实需求”的认知深度。很多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生活圈太简单,对商业场景的理解停留在“我用过什么软件”,这种认知太浅了。真正的创业者,应该去感知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需求——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痛点。他不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里,而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需要去触摸、理解多元化的真实需求,然后从中找到自己能深耕的方向。我认为这才是好的创业者。这种能力是别人培养不了的,源于他自己的习惯、好奇心、以及对真实世界的持续观察和理解。
       铅笔道:你最近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李明顺:一是怎么用 AI 去落地千行百业。第二方面是如何真正打通创业和投资之间的鸿沟。比如说,现在怎么能把更多投资人有效地引入到 AI 赛道里来。最后,我也非常希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能在全球范围里更多地去感受当地的商业需求与 AI 的结合点。

联系我们
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410083
扫码添加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
版权所有@中国大学生创业网 湘ICP备05005659号 湘教QS3-200505-000204
Copyright © 2006-2024